取竹藤涼材,迎八方清風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春日的和煦還未完全收結,帶著微薄暑氣的熏風便吹來萬物生長并秀的
消息,也告訴著人們可以開始著手度夏之事。但在生產力遠不及現(xiàn)代的以前,既沒有風扇,也沒有空調
人們該如何為自己創(chuàng)造清涼之境以對抗熾烈的長夏?其實,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們都一直在向自然尋求
幫助。
南宋《荷亭消夏圖》
夏陽雖烈,樹蔭可蔽;暑熱燥心,清風可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升溫更慢,所以靠近水域,也
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唐代詩人韋莊就曾在《夏夜》一詩的首句提到自己的避暑之法:“傍水遷書榻
開襟納夜涼。”當然,除了選擇陰涼地點外,人們還打造了一些可輔助消夏避暑的家具。
元 劉貫道《消夏圖》?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第一步便是在選材上作文章。中式家具大多以木為原材,竹制家具和藤制家具兩種相對稀少,且更多
見于夏季使用。比如陸游就在《四月旦作時立夏已十余日》中提到農家百姓在立夏后的十余日就提前拿
出竹幾和藤床兩種家具預備防暑:“堪笑山家太早計,已陳竹幾與藤床?!?/p>
竹幾,其實就是竹制的憑幾。蘇軾曾有一首《送竹幾與謝秀才》:“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
竹夫人”,竹幾就是“竹夫人”。竹夫人通常用竹子截取而成或竹篾編織而成,中空且全身鏤空帶網
眼,用于擱腳或抱在懷中。講究一點的還會在里面放個香囊,既涼爽全身,又香氣撲鼻,實為居家必備
良品。
竹夫人
竹材在消夏上的優(yōu)越性基于它的熱傳導效率,肌膚與竹材貼近時,人體更容易向竹席傳遞熱量而不
是向空氣散發(fā),所以會有冰涼之感。
另外,竹材還可吸濕吸汗,便破除了濕度導致的悶熱困境,且以竹材制作的家具不像木材那般致密
竹片中間一般都留有空隙,也能幫助透風散熱。
明 仇英《獨樂園》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所以除了竹夫人,竹材還被廣泛地用于制作各類椅榻床凳,甚至打造屋舍樓閣,以備酷暑之用。當
然,竹本身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也使竹家具廣受喜愛,但我們要知道的是,竹家具的實用性是毋庸置疑的
藤的性能與竹近似,它光滑平順,柔軟親膚,吸濕吸熱能力強,也可散熱透風,還能防蛀蟲,不易變形和
開裂,再加上便宜易得的絕對優(yōu)勢,可謂是物美價廉,對于尋常百姓來說,藤制家具就是他們的最佳之選
明 呂紀呂文英《竹園壽集圖》 故宮博物院藏
此外,石家具其實也是消夏避暑的一大法寶,據說漢代皇家避暑房里的家具就是用玉石打造,如《
三輔黃圖》“清涼殿”載:“以畫石為床,文如錦,紫琉璃帳,以紫玉為盤,如屈龍,皆用雜寶飾
之”、“又以玉晶為盤,貯冰于膝前,玉晶與冰相潔”。
清?袁鶴《人物冊(之二)》?常熟博物館藏
選材之外,他們還會在造型設計上下功夫。夏季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名字里都帶個“涼”字的
涼榻,涼榻其實和榻沒有本質區(qū)別,大致呈方形,四面無圍,任風吹拂,坐臥兩宜,還便于搬移所以文
人墨客常有“移榻”之舉,水邊和樹蔭都是移榻熱門地。
南宋 《槐蔭消夏圖》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盛懋《山居納涼圖》?納爾遜·艾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清早期 黃花梨裹腿做圓包圓矮栳涼榻 研習社珍藏
從涼榻的消夏之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夏季家具的一大主要特點就是四面透風,這類家具還包括坐墩
杌凳,董邦達為乾隆帝繪制的生活場景圖中我們就能看到乾隆用坐墩的場景。
清 董邦達《乾隆皇帝松蔭消夏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善造巧器的明代家具設計大師李漁在《閑情偶寄》中還提過一個名為“涼杌”的創(chuàng)想:涼杌亦同他杌
但杌面必空其中,有如方匣,四圍及底俱以油灰嵌之,上覆方瓦一片。此瓦須向窯內定燒,江西福建為最,宜興次之,各就
地之遠近,約同志數(shù)人,斂出其資,倩人攜帶,為費亦無多也。先汲涼水貯杌內,以瓦蓋之,務使下面著水,其冷如冰,熱
復換水,水止數(shù)瓢,為力亦無多也。其不為椅而為杌者,夏月少近一物,少受一物之暑氣,四面無障,取其透風;為椅則上
段之料勢必用木,兩脅及背又有物以障之,是止顧一臀而周身皆不問矣。
從他對涼杌的構想來看,涼杌的造型“四面無障,取其透風”,這與涼榻相通,但涼杌的避暑屬性
其實主要是靠杌內儲水和隔斷的瓦片完成的,這其實是利用了水和瓦片導熱與隔熱的特性。總的來說,這
其實是一個從取材和造型“雙管齊下”,又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妙設計。
胡德生先生在山西考察時發(fā)現(xiàn)的冷暖椅